大会已召开 进入个人中心

会议主题:TT21C背景下-食品毒理学机遇与挑战以及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研制中的应用。

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1.食品中风险物质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2.基于基准剂量效应的“剂量-关键分子事件-毒性效应”评估技术研究;

3.毒理学替代技术和生物可及性评价模型、毒性预测模型研究;

4.毒性测试与危害评估整合策略(IATA)研究;

5.食品中纳米材料、新型化学危害物的危害识别与生物学效应研究;

6.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药同源物质的安全性评价;

7.保健食品毒理学和功能学评价;

8.毒理学在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9.食品毒理学计划和食品毒理学研究质量管理;

10.食源性致敏源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

部分已经确定的邀请报告

报告人

报告题目/主题

贾旭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食品毒理学计划:过去、现在和未来

韩宏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食品安全舆情对策与案列

孙秀兰

(江南大学)

粮食安全与生物毒素新健康威胁

秦玉峰

(南京医科大学)

饮食因素调控机体代谢的染色质重塑机制

陈浩

(广西医科大学)

膳食Omega-3的脂肪酸减轻大气污染健康危害的作用研究

宋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大食物观下新食品原料的管理与展望

刘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保健食品及其原料安全性毒理学检验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浅析

张哲

(先正达集团中国)

食品中农药代谢物安全性评价程序中毒理学评价的对比案例研究

马良

(西南大学)

食品中真菌毒素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研究

张俭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概况与进展

张磊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我国食药物质的管理和安全性评估

郭仁朋

(南京农业大学)

细胞培养肉安全评价的进展与趋势

齐丽娟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稀土元素镧在C57-ras转基因小鼠体内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

张露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中环境污染物神经发育毒性的综合预测方法

赵敏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纳米二氧化钛与镉膳食联合暴露的风险评估

闻胜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国标方法的修订

陈红兵

(南昌大学)

食物过敏原响应食品加工的致敏性变化规律

王桥

(武汉轻工大学)

基于代谢组学探究恩镰孢菌素和白僵菌素在三维肝细胞微球中毒性效应机制的研究

方敏

(武汉轻工大学)

食品中氯丙醇酯高效识别与毒性评估

 



  1. 中国毒理学会
  2. 2023-06-09 13:34:21.0

版权所有:中国毒理学会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88号 邮编:100039 电话:+86-010-68183899

京ICP 备13002039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